眼下中国,“银发浪潮”扑面而来。有媒体注意到,除了“适老化”改造,还有一群“老漂族”游离在人们视线之外。如何关爱这群人,正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。
“老漂族”,指的是当儿女们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扎下根之后,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、照料孙辈,“候鸟式”离家漂至陌生城市。他们在异地他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,有的因医保手续迁不过来、续也续不上,日常就医、买药都成了麻烦;有的面临着对当地语言、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不同等诸多障碍,在城市里倍感孤单;还有人因为各地政策不一,无法享受使用涉老市政设施、社区照料等公共服务……
城市应不应为“老漂族”提供公共服务?有人认为,老人们在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,但在城市的价值相对有限,应该由原籍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。这是值得商榷的,因为公共服务的对象是人,而不是老家的户口簿。人去了哪里,公共服务就该在哪里。尽管“老漂族”没有在城市工作过,不同地区财政实力、公共资源、服务标准等也存在差异,但这并不是阻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由,毕竟,普惠性才是公共服务的底色。
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,“老漂族”也亟待纳入关怀视野。许多来自小镇农村的年轻人,心中都有一个沉重的养老痛点。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、婚育家庭而言,有父母陪在自己的身边,才能更加放心无忧地工作。更进一步讲,在放开生育三孩的政策背景下,“老漂族”等隔代支持在家庭照料、女性育儿与就业等现实问题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让“老漂族”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,人们才会对城市有更多的认同感。
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突飞猛进,有学者提出了“浅城镇化”的概念,意思是虽然住上了城里的房子,但是心理上并未适应这种转变。改变“浅城镇化”状态,关键是围绕人们的诉求,进行更多“深城镇化”改造。目前,各地出台不少措施,从政务服务、交通出行、卫生保健、商业服务等方面,细化了不同年龄阶段老人可享受的优待事项,但仍需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上打通,让更多“老漂族”放心切换居住地。
身心安处是故乡。期待公共服务部门拿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社会供给措施,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让他们在陌生城市里不再感到孤单和彷徨。(扶青)
为持续深入推动文明汤塘创建工作,过去一年来,汤塘镇确立工作跟人走服务看需求成果长巩护工作目标,通...
全县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19家、共39条生产线,在这里可以实时监测其产值、营收等情况。近日,在巴马瑶族...
11日,记者从福建省税务局了解到,去年全省税务部门(含厦门)共组织税费收入6619 78亿元,同比增收1047...
漫长的休赛期终于画上句号,1月10日17时,备受粉丝期待的2022年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春季赛正式吹响冲锋...
近日,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《海南省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》,全面排查整治我省城镇燃气安...